当前位置:首页 » 技术与服务 » 病虫害防治 » 正文

玉米小斑病防治措施

   【发病症状】 在玉米整个生长期皆可发生,但以抽雄和灌浆期发病为重。主要为害叶片,叶鞘、苞叶和果穗也可受害。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,但病斑数量多,椭圆形、圆形或长圆形,大小为5~10毫米×3~4毫米。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,向上蔓延、扩展。叶片病斑形状,因品种抗性不同,有三种类型:(1)不规则椭圆形病斑,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,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感病病斑型。(2)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,扩展不受叶脉限制,病斑较大,灰褐色或黄褐色,无明显、深色边缘,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。也属感病病斑型。(3)黄褐色坏死小斑点,基本不扩大,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,此为抗性病斑。高温潮湿天气,前两种病斑周围或两端可出现暗绿色浸润区,幼苗上尤其明显,病叶萎蔫枯死快,叫“萎蔫性病斑”;后一种病斑,当数量多时也连接成片,使病叶变黄枯死,但不表现萎蔫状,叫“坏死性病斑”。
    苗期染病初在叶面上产生小病斑,周围或两端具褐色水浸状区域,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,叶片迅速死亡。果穗染病病部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,严重的果穗腐烂,种子发黑霉变。
   【发病规律】 玉米小斑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,也可在种子越冬,田间的病残体及带菌种子就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。病菌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,通过风雨、气流传播,在叶面有水膜条件下萌发,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致病,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。在田间,最初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病,向周围植株传播扩散(水平扩展),病株率达一定数量后,向植株上部叶片扩展(垂直扩展)。自然条件下,还侵染高梁。发病适宜温度26~29℃。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~25℃ 。孢子在24℃下,1小时即能萌发。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,病情迅速扩展。 我国的玉米小斑病主要为害夏玉米。适宜田间发病的日平均温度为25.7~28.3℃。
   【综合防治】
    防治策略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,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减少菌源,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。
      1、种植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、优质和高产的玉米品种或杂交种是保证玉米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。品种要合理布局,定期轮换。
      2、加强栽培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,及时进行追肥,氮、磷、钾合理配合施用,尤其是避免拔节和抽穗期脱肥,促使支柱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性。适期早播,合理间作套种或实施宽窄行种植,如与大豆、花生、小麦、棉花间作效果较好,此外还应合理密植。另外,注意低洼地及时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,加强土壤通透性,并做好中耕、除草等管理工作。
      3、搞好田间卫生,减少菌源 严重发生小斑病的地块要及时打除底叶,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消灭遗留在田间病残体,秸秆不要留在田间地头,秸秆堆肥时要彻底进行高温发酵,加速腐解等均可减轻病害的发生。
      4、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玉米小斑病是一种大流行年份的补救措施。目前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的主要药剂有10%世高、50%扑海因、75%粉锈宁、70%代森锰锌等。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,每7天喷1次,连续喷药2~3次。

上一篇:水稻上常见的害虫种类、发生和危害特点
下一篇: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


 
 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企业文化
品牌历程
公司荣誉
领导关怀
 
销售与服务
产品中心
防伪查询
 
集团相关产业
大北农
农博网
绿色农华
江西先农
 
 
联系我们
rice@jsnh.com.cn
公司地址